進入網站前請確認您已達法定飲酒年齡

您的生日

格蘭花格小故事
  • 值得紀念的1865
  • 第一個威士忌黃金世代
  • 來自同業的讚美
  • 格蘭特家族第三代血統的延續
  • 無價之寶!單一麥芽威士忌的先驅證明
  • 退回的空白支票
  • 擴建酒廠以滿足日益龐大的需求
  • 專注做一件事情
  • 花格走出蘇格蘭
  • 限量供應
  • 1970 - 單一麥芽威士忌的新時代
  • 第五代的傳承
  • 逆勢操作
  • 是先見之明還是孤注一擲?
  • 免稅店上市
  • 無限光明的未來
值得紀念的1865

格蘭花格官方記載的創立年份為1836年,但在1865年時,第一代創始人John Grant向酒廠所在的原農地主人買下土地,這代表了格蘭花格同時擁有100%的自主權與合法的經營權,能夠開始專心釀造自己想做的威士忌,因此1865這個數字對他們更有意義。

當時買下農地的價格為英鎊511.19元,格蘭花格為了紀念這個特殊數字,也推出了£511.19 家族紀念酒,值得收藏。

喬治.格蘭特自1865年起直到1890年他60歲時去世時都住在格蘭花格,這25年間風起雲湧,是蘇格蘭威士忌第一個黃金世代,也是變遷最快速的時代。當時的倫敦新聞畫報(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這麼寫道,「蘇格蘭威士忌在過去幾年間增長的程度真的很令人讚嘆…它現在對大部分民眾而言是很尋常的飲料了,不僅是在英格蘭,還遍及全球其它的英國屬地。」

相較於快速擴增設備與產量斯佩河谷(Spey valley)區的大多酒廠,在喬治領導下的格蘭花格外表看起來並沒有太大變化,在產季中一周的產能大約是1200加侖。1870年時格蘭利威的史密斯氏(Smiths)將「格蘭利威」註冊為他們自己的商標,並為1875年的商標註冊法所認可。當時為了稅金與法律問題,許多酒廠與格蘭利威達成協議,史密斯氏有權利單獨使用「格蘭利威(The Glenlivet)」,而其他包括格蘭花格與麥卡倫在內,位於斯佩河谷(Spey valley)的大多酒廠,可以使用連字符號將自己的名字與格蘭利威連在一起,這也是你在一些老酒吧裡面還會看到Glenfarclas-Glenlivet酒標的原因,但各酒廠都是獨立經營,在釀造與營運上跟格蘭利威沒有關係。後來喬治很快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沒過多久就改回只有Glenfarclas字樣的酒標,因此若你能找到Glenfarclas-Glenlivet的威士忌,其實是很值得收藏的絕版品。

在19世紀初期,全球威士忌市場都還是以調和威士忌為主,但也因此各大酒商都或多或少會向格蘭花格購入優質的麥芽威士忌用於自己的調和威士忌品牌,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許多著名的首席調酒師對格蘭花格的風味不但熟悉,而且給予很高的評價,對許多愛好麥芽威士忌的消費者影響很大。

例如帝王〈Dewar's〉的湯米.德華(Tommy Dewar)寫於1912年5月的書信。這名奔放、外向、閃耀的德華王朝(Dewar dynasty)幼子,在信中以浮誇的辭彙描述格蘭花格為「威士忌之王與王者的威士忌。卓越的它驅使祭典中的骸骨起而行走並使腦中生出一幅幅美景」。一份留存自1924年喬治.百齡罈公司(George Ballantine & Co)的文件將格蘭花格高置在「一等高地B」(Crack Highland B)排行的前頭(光是高地純麥威士忌,這一級又進一步分成總共八等)。同樣地,蘇格蘭麥芽蒸餾公司(Scotch Malt Distillers,現今屬於帝亞吉歐公司﹝Diageo﹞)在1954年將格蘭花格評為高地第一級B。

最著名的讚賞來自於剛剛造訪完台灣的理察.派特森(Richard Paterson),他是懷特.馬凱公司(Whyte and Mackay)旗下在全球威士忌界獲獎最多、最被推崇的調酒師之一,他曾經說過:「身為首席調酒師,我有機會與榮幸品嚐過許多不同的單一純麥威士忌。她們我全都喜愛,但其中有一些如美鑽般地閃耀–格蘭花格則是一個絕佳的例子。一支有著無比典雅與感官享受的純正斯佩賽純麥威士忌。以最好的雪莉木桶盛妝與陳年過的她,是無人可以拒絕的女妖。」

喬治的兄長約翰由於健康不佳而在1913年退休桶裝新酒價格開始急遽地上升—每標準強度加侖從1915年的3先令9便士升到1916年的5先令,1917年則是9先令,而於1920年到達10先令6便士之高峰。然而在1920年1月時,禁酒令(Prohibition),或稱「高貴實驗」(the Noble Experiment)開始影響美國,代表了威士忌貿易很大一步的衰退。桶裝新酒價格快速地跌到5先令6便士,並以這個價位維持到1925年。喬治他在1921年娶了珍娜.潔西.史考特(Janet Jessie Scott),他們生育了兩個兒子,自然取是名為喬治(生於1923年)與約翰(生於1925年),確保了家系血統的延續。

誰才是最先開始做單一麥芽威士忌?並讓世界藉此認識蘇格蘭的先驅者?一位美國先生─雪萊芙先生(Mr. Shrive),他在禁酒令發布前,就從蘇格蘭買了六箱格蘭花格單一麥芽威士忌,本想帶回家好好享用,禁酒令一發布,他就將剩下的藏在酒窖中,直到1994年才重見天日,這是世界上能找到最古老的單一麥芽威士忌。雪萊芙先生的兒子慷慨的提供了一箱給約翰.格蘭特與麥爾坎.格林伍德(Malcolm Greenwood)(當時的行銷總監),他們買了一個頭等艙機位將之送回蘇格蘭,在2008年年展示在蘇格蘭國立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Scotland)名為「蘇格蘭:改變中的國家」(Scotland: A Changing Nation)的新展廳裡,作為歷史的見證,現在這箱依然沒有開瓶,是現存原封不動最老的格蘭花格。

格蘭特家族第四代接手後,在1949年外銷市場急遽擴大,讓格蘭花格得以有足夠的盈餘維持運作。也在這一年的九月,喬治娶了來自亞伯丁的凱薩琳.瓊.費瑞思(Catherine Joan Ferries)。他們共有三個小孩。其中次子約翰.格蘭特(生於1951年)是第五代接班人,至今仍活躍在市場上。

無數間公司與企業想要收購格蘭花格,都以失敗告終,喬治的堅持不容置疑,有些固執的美國人回來,對喬治.格蘭特揮舞著一張空白支票說「隨你自行開價」,他退回了這張支票,連筆蓋都沒有拔開。格蘭花格能夠有今天的規模,第四代喬治居功厥偉。

二戰結束後全球對於蘇格蘭威士忌的需求雖然增加,讓整個產業快速復甦,但也同時有許多國際企業開始著手對蘇格蘭酒廠的併購事業,像格蘭花格這樣始終獨立經營的酒廠實屬鳳毛麟角。

為了因應日漸增大的需求,自1950年往後的10年間,第四代喬治開始專注於酒廠的擴張與現代化:包括新倉庫的建設以及新設備的安裝,以便能蒸餾出更多的威士忌。到了1959年,那間可追溯到1897年多伊格設計的老蒸餾房已經明顯不足以支撐新酒需求量,公司決定要花費約4萬英鎊添置第二對蒸餾器,以倍增產能。很快就證實有必要在林內斯峰上建造新管線以確保穩定的水源供應。

與此同時增建了新的第13號倉庫。其8,000桶的容量也很快地就被填滿,但它仍是格蘭花格唯一的層架倉庫。隨著在1959年的12月25日完成最後一次的聖誕日裝瓶,1950年代不論以時序或社交面而言都結束了。

1960年以後,格蘭花格又走進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在之前的故事中我們提到,格蘭花格酒廠是位於向前任主人羅伯特.海伊所買下的農場上,因此長久以來,除了蒸餾業以外,畜牧業也是格蘭特家族的經濟來源之一,很少人知道的是,除了釀酒上的成就,格蘭特家族在開發新品種家畜的成績也很好,最具代表性的事蹟是在1973年時,在地育種的公牛格蘭花格之波西(Percy of Glenfarclas)於皇家蘇格蘭高地展(Royal Highland Show)中被評為第一等,並以6,000基尼賣出,隔年此品種再度獲得史密斯菲爾德(Smithfield)的第一等評價,但為了專注在威士忌生產上,格蘭特家族於1987/1988年全面中止手上的農業。

捨得放手是智慧的表現,而專注做一件事情是通往成功的不二法門。

從50年代開始到格蘭花格終止農業為止,市場上的主要商品仍然是調和威士忌,格蘭花格雖然有賣出優質的麥芽原酒給各大調和威士忌品牌,但也依然堅持推出自己的單一麥芽威士忌,但市場走向如此,格蘭花格的商品並不算熱銷,但他們依舊不打算推出調和威士忌品牌,堅持走單一麥芽威士忌的路,主要的考量還有一個:不想跟主要客戶競爭。但令人振奮的事件持續發生,格蘭花格開始受到全球高階威士忌飲用者的注意。據資料顯示,他們曾運送少量的12年單一純麥威士忌給瑞士客戶(1962年),美國客戶(1963年),與西德客戶(1964年)。到了1967年,英國銷售量已經到達令人振奮的4,000箱高額,也出現了自倒霉的派特森兄弟事件以來的第一支廣告。840箱運到了義大利,而僅僅兩年內,義大利市場的銷售量就成長為4倍。格蘭花格的第一批15年單一純麥威士忌也在1968年裝瓶,耀眼的明天似乎馬上就要到來。

約1965年時期,蘇格蘭威士忌在全球的銷售量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但市場主流依然還是調和式威士忌,格蘭花格的客戶所下單的數量也屢破新高─130萬公升純酒精,但這並不是格蘭花格的極限。若只是為了賺錢,格蘭花格可以放出更多的量,但George是非常有遠見的經營者,他認為未來全球對單一麥芽威士忌的需求一定會上升,萬一現在全都賣給調和威士忌業者,以後就沒有高年份的庫存可以共應了。因此他採限量供應的方式,每年保留一定的量持續陳年,為此在1969年時還特別興建倉庫以陳放更多的原酒,格蘭花格認為─單一麥芽威士忌的銷售量才能決定格蘭特家族的未來。

幸好George這麼有遠見,否則我們就沒有家族桶可以品嚐了。

喜愛單一麥芽威士忌的人都應該要記住70年代,這是重要的轉捩點,除了格蘭花格以外、格蘭菲迪、格蘭利威等品牌都慢慢在全球嶄露頭角,開始吸引精品消費者的目光,但這時候單一麥芽威士忌跟調和威士忌的銷售數字還不成比例,前者只佔不到3%,許多廠商認為這是一時的榮景,很快就會回到60年代只有1%的銷售額,調和式威士忌才是永久的王道,而這時候又正好遇到了英國的勞工危機,失業率大增,據統計在光在70年就少了1100萬個工作機會,造成能源短缺,成本大漲,更讓大多酒廠只想要保守度日,但格蘭特家族堅定的相信單一麥芽威士忌的光明未來,不改初衷。1973格蘭花格接到來自起瓦士兄弟公司(Chivas Brothers)的訂單,是當時該公司史上最大的一宗桶裝新酒訂單,起初12年為每年50萬標準強度加侖(130萬公升純酒精)。

為此,格蘭花格酒廠開始了下一步的進化。

73年接下了起瓦士兄弟公司的大訂單後,格蘭花格緊鑼密鼓的籌備生產更多的威士忌,喬治的兒子約翰(現任總裁)於1974年回到格蘭花格,花了小一段時間以熟悉蒸餾廠各方運作後,開始負責發展格蘭花格單一純麥威士忌的銷售。為了打進新的市場而指定新的代理商,參加了比賽並獲獎。銷售額開始成長,一開始緩慢然後增快。在1979年,約翰.格蘭特以28歲之齡被任命為董事總經理,為了指派代理商馬上安排了澳大利亞、紐西蘭、與南非的商業旅行。

1981年到1984年,是格蘭花格歷史上最後一個艱困時期,但也是最難熬的一段,這也是蘇格蘭威士忌業界近代最黑暗的時期。在1970年到1980年間,過度樂觀的市場生產了過量的麥芽與穀類威士忌,庫存的成本壓力開始浮上檯面,但世界市場卻開始有一批消費者轉而投入無陳年蘭姆酒與伏特加的懷抱。1983年某間大規模集團關閉了旗下45間酒廠中的11間與兩間裝瓶廠;1985年另一個集團再關閉了十家麥芽威士忌酒廠,到1986年,接近1/4的蘇格蘭酒廠處於停產狀態。

這個時期格蘭花格以原本50%的產能持續運作,但大環境如此惡劣,支撐的也非常辛苦。但約翰格蘭特決定要逆勢操作,他說:「我們比較這產業在1982年與1983年的產量與紀錄上的消耗量,」,「然後我們自問,『幾年之後,所有的4、5年威士忌要從哪裡來?』約翰要開始增產,這舉動讓十年後,讓其他的酒廠業者都追悔莫及,後悔沒有跟他一樣的先見之明。

約翰‧格蘭特在80年代初期,在蘇格蘭威士忌產業整體陷入谷底時決定持續生產甚至增加產能,在現在看來是具有先見之明的決定,但當時也有許多人說這他是成功的賭徒。費莉西亞.赫爾曼(Felicia Herman)在卡薩比安卡(Casablanca)史詩般的開場對句:

男孩佇立於燃燒的甲板

他人皆已逃離

後代的評論家形容這是對約翰最好的寫照,當時蘇格蘭威士忌這艘大船肯定正在著火燃燒,許多人棄船而逃唯恐不及,以格蘭特家族當時的財力與酒廠規模,以男孩比喻恰如其分,但他就是有勇氣留下來。

1990年代因為第一次波斯灣戰爭導致全球景氣下滑,但格蘭花格逆勢成長,他們趁著調和威士忌品牌需求減少的時機,大量陳釀自己的單一麥芽威士忌,為未來布局。1992年格蘭特家族擴建了倉庫以及辦公室,隔年格蘭花格單一麥芽威士忌銷售成長了1/4,而且帶動了全球市場對蘇格蘭威士忌的注意。喬治‧格蘭特首先選定日本作為重點地區,先在東京機場推出公司第一款免稅機場限定商品,接著在大阪機場也跟著上市,反應都相當良好,格蘭花格的商標越來越被重視。

從千禧年之後,格蘭特家族全力投入外銷事業,獲得了很好的回響,銷售差旅及經銷商參觀格蘭花格的次數都持續增加。除了能見度變高,此威士忌的聲譽也一併穩步成長。我們不需要一一列舉格蘭花格所獲得的獎項與成就,只要看消費者的反應就可以知道格蘭花格是多麼受到喜愛單一麥芽威士忌的酒迷們信任。而後續推出的家族桶〈Family Casks〉更是讓全球威士忌迷為之驚艷,沒有一間酒廠可以推出這麼多優質的雪莉單一桶威士忌,這證明了格蘭特家族一直以來的方向都是正確的,能堅持數十年才能累積如此多的珍釀。

當家族桶上市時,它們附有一本小冊子。在書中,約翰.格蘭特寫道:「我們這樣做是出於兩個原因。首先,因為我們做得到,而其次是,因為我們認為這會相當有趣。」現在,格蘭花格除家族桶外也不斷帶給外界驚喜,像是絕無僅有的格蘭花格60年,175相關系列產品,105 20年等,未來一片光明,我們期待著格蘭特家族能夠穩健的傳承下去,一直提供最好的雪莉桶威士忌給酒迷們。

Glenfarclas格蘭花格創廠於1836年,歷經六代傳承,堅持由家族獨立經營,是在蘇格蘭威士忌酒廠多由企業財團經營的大環境之下,少數難得保有其獨立自主性格的酒廠。